北京视觉科学研究所儿童教育康复学部
学术委员会
[按姓氏拼音顺序排列]
杜晓新 教育康复专家,博士生导师。
杜晓新教授同时拥有医学学士、教育心理学硕士、特殊教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特殊儿童认知、特殊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等教学与研究工作。
杜晓新教授是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言语听觉康复科学系、教育康复学系三个学系的创建人和首任系主任。曾担任教育部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医教结合”实验基地建设项目组组长,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脑潜能开发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常务编委、专家委员会委员。承担教育部“十五”立项课题“学习困难儿童学习策略的理论与训练研究”等研究项目7项,发表论文70余篇,撰写著作与教材7部,承担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十多项。
黄昌兵 视觉心理学专家,博士
黄昌兵教授先后毕业于安徽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学士)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生物物理学博士),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心理学系完成博士后训练,现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黄昌兵教授主要研究双眼相互作用等基本知觉问题的心理物理学过程、模型和脑机制;知觉学习的心理物理学机制与神经基础;异常视觉系统(如弱视、生理性和病理性老化等)功能退化或损害的可能机制及有效恢复途径。
刘晓明 教育康复专家,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系教育康复学专业负责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教育康复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语言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听力学分会委员、儿童语言ICF-ESL疗法认证评审专家。研究专长为特殊儿童认知发展、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融合教育、资源教室课程建设等。
自进入特殊教育领域以来,刘晓明博士深入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康复医院及各类教育机构等实践基地,开展切实可行的干预训练。研究领域涉及心理、教育的各个方面,曾参与各级课题多个、撰写专著及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研究领域涉及心理、教育的各个方面,曾参与各级课题多个、撰写专著及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
刘熙朴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熙朴医生是国际知名的眼科学者,在眼科与视觉相关多个领域及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等方面均有建树。历任美国Allegheny大学眼科襄教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光眼专业组组长、眼科副主任,挪威特拉姆瑟大学教授,北京中医医院特聘专家,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兼)等专业职务,曾担任中华眼科学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华眼科杂志》及《眼科》编委、北京市残疾人康复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残疾人康复协会视觉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其工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美国防盲协会、美国老年病研究基金会、卫生部、教育部、人事部、挪威科学议会等国内外学术组织和政府组织的支持,是北京视觉科学研究所、北京圣康华眼科医院的发起人和创建人之一,是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糖尿病慢病管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用项目的发起人和核心专家成员,也是挪威FK基金会亚洲健康协作组织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之一。
刘艳虹 教育康复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原教育学部特殊教育系副主任、教育学部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已出版著作、教材30余本,发表论文90余篇,主持/主要参与各级课题30余项。曾获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改革优秀成果二等奖;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北京市高校优秀辅导员;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指导的本科生蝉联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教育类的一等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优秀教师。北京残奥会志愿者通用培训专家组成员,并荣获首都统战系统参与奥运、服务残奥先进个人称号。主持研制了中国大陆第一个专为残疾人的职业适应性测评系统,每年为数万名残疾人就业导航;合作开发了学龄孤独症儿童教育评估系统,获北京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毛荣建 心理学博士、教育康复专家、硕士生导师、心理咨询师、催眠治疗师、心理测评师。
毛荣建教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专业负责人,社会兼职有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智力残疾人康复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特殊教育专委会常务委员、北京市残疾人康复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职业康复指导专家等。长期从事儿童青少年的学习问题、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的咨询和训练。受训背景:催眠训练,沙盘治疗,绘画治疗、认知行为干预、感觉统合训练等。
曲婕姝 康复咨询师。
特殊教育学士。多次赴香港及美国进行视障教育康复学习。专业特长:视障儿童早期干预康复训练、家庭教育康复咨询。
Rolf Lund(洛甫.龙德) 原挪威奥斯陆大学教授
Rolf Lund教授是视觉康复专家,挪威国家视听康复资源中心高级研究员,原奥斯陆大学教授。
Rolf Lund教授是北欧视觉康复模式的创建者和推动者。北京圣康华眼科医院视觉康复中心负责人。Lund教授1974年开始在挪威、瑞典倡导低视力康复服务,提出建立高品质、可复制的小规模低视力康复中心、广泛覆盖社区人群的理念,认为只有将高品质低视力康复中心建立在患者方便可及的众多区域,才能够为低视力患者带来有价值的帮助,让广大低视力患者享受到充分的低视力康复服务。在挪威和瑞典的工作成就基础上,Rolf Lund 教授成功地帮助西班牙复制了这一模式。目前,以挪威、瑞典为代表的北欧模式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低视力康复体系建设的成功典范,为众多国家所学习。
Rolf Lund教授与美国宾夕法尼亚视光学院Gale R. Watson教授合著的The CCTV Book已成为低视力康复领域的经典著作;目前,该书的中文版仍然是我国台湾地区的低视力康复基本指导用书。>>> 详细
张树东 心理学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后,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党支部书记,教授。2012-2013年期间,在美国佐治亚大学访学,主持全国教育科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北京市教育科学等30余项研究项目,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特殊儿童心理评估、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等。主编和参与编写学术著作十余部、撰写学术论文40余篇。
张悦歆 博士、教授
张悦歆教授毕业于德国汉堡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特殊教育研究所(系)副主任,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国务院残工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康复辅助工程与技术视障学组副组长;教育部多门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教材主编;特殊教育专业国培、省培专家讲师等。
曾任职于德国汉堡“Leben mit Behinderung”(汉堡市政府残疾人事务机构),现任德国高级专家组织(SES)扶贫助残项目在华代表。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融合教育、视力残疾儿童教育与康复、特殊教育比较研究等。承担并参与了多项教育部、北京市、及与德国、澳大利亚、美国等高校的国际合作项目,出版了数本中文、德文专著,并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